曾經有眾多的旅行者往來,受到文人喜愛的蔦之細道。是體驗口口相傳的傳說、歷史及文化,且不必翻山越嶺即可體驗「悠閑散步」的路線。
這是位於翻越舊東海道宇津之谷嶺的西入口的地藏菩薩堂。創立年份不詳,但寺內有刻著寬文、元䘵年號的燈籠,自古以來就被信奉為守護翻越山嶺的旅行者安全和村民生活的存在。傳說地藏菩薩曾牽著牛鼻上掛的韁繩駕馭不願行進的牛,或為割稻有困難的百姓提供幫助,因此還被稱為「鼻取地藏菩薩」和「稻刈地藏菩薩」。有供奉鐮刀作為祈願靈驗的謝禮之風俗,佛堂中保留著鐮刀和農具。
查看詳情「蘿徑(RAKEI)」是指「蔦之道」之意,是為慨嘆由於東海道整修完善,以前人流不息的蔦之細道被廢棄,銘記作為文學古道曾經繁榮發達的蔦之細道,於1830(文政13)年立碑。當初建在越過東海道宇津之谷嶺的西口攀登不遠處,現在遷移到坂下地藏菩薩堂的後面。
查看詳情1910(明治43)年的暴雨致使木和田川上游山體滑坡,下游一帶受災嚴重,因此建造它用來防止泥石流。採用堆石壩(rock-fill dam)施工法,因其形狀亦被稱為「兜堰堤」。木和田川有8座堰堤,作為在日本全國也很寶貴的歷史性防砂設施,被列為國家有形文化遺產。
查看詳情